“六个统一”催生“六大提升”
湄潭推进“所队合一”警务机制改革取得新成效
实地查看所队合一合成指挥平台
核心提示:2016年6月17日,全省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现场推进会推广了湄潭县农村交通安全“党政主治、部门共治、平台精治、所队合治、村民自治”的“五治”经验。两年多来,该县紧抓 “所队合治”不放松,通过“六个统一”推动“所队合一”,取得“六个提升”,高效整合了公安机关力量,强化了公安基层基础工作,以农村地区消防安全、民爆物品管理、社会治安管理、交通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为导向,不仅强化了派出所职能,更夯实了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基础,有效解决了道路交通安全执法主体问题,为“两站(执法站、劝导站)、两员(劝导员、协管员)”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执法保障,实现了“1+1>2”的社会综合管理效应,为贯彻十九大“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指示精神,推进警务机制改革落地落实,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湄潭范本”。
天城派出所交警中队挂牌成立
“六个统一”:开出“所队合一”改革 “新药方”
“兴隆派出所吗?在街上场口发生两车刮擦,两边互不相让,已发生交通堵塞。”接警后5分钟,派出所两名警察驱车赶到现场照相取证、明确责任,随即,两车主挪车让道,交通恢复。
要在以往,想这么短时间就疏浚交通几乎是不可能的事。要等县城一中队的交警赶来处理,在路上就要耽误一二十分钟。
这是湄潭按照“警力整合、资源共享、职能一体、发展共赢”的原则,启动“所队合一”模式改革,整合农村派出所和农村交警中队警务资源取得的成效之一。
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该县农村道路不断延伸,机动车“井喷式”增长,驾驶员也随之增多。由于警力不足,农村地区道路失控漏管现象比较普遍,交通违法行为突出,道路交通事故频发。特别是农村地区发生的交通事故,到达现场最快也要30至40分钟,这不仅延误了事故处理速度,也让部分伤者难以得到及时救治。
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因地制宜探索解决警力无增长情况下交通管理力量全覆盖,成为了摆在湄潭县委、县政府及公安机关迫在眉急的问题。说干就干,经过一番调研决策,“六个统一”横空出世。
——统一机构职责。2017年,县委县政府出台系列文件安排了改革任务和工作重点,明确了改革时间表和作战图。县公安局党委成立了由局长挂帅,其余党委成员分工协作,各部门、各派出所负责人为成员的改革工作领导小组,为“所队合一”警务体制机制改革,综合推进体制机制、社会治理、放管服改革高效运行提供了组织保障。撤销原片区交警中队, 规范机构设置,在除中心城区(湄江街道)外的14个镇(街道)成立交警中队,并增加政法专项编制16名,规范了执法主体,为“所队合一”警务体制机制改革,综合推进体制机制、社会治理、放管服改革高效运行提供了机构保障。各交警中队中队长由派出所副所长或教导员兼任,协助所长抓好本所的体制机制建设,本辖区的社会治理、公共安全、便民服务等工作,综合协调警力,为“所队合一”警务体制机制改革,综合推进体制机制、社会治理、放管服改革高效运行提供了职责保障。
——统一警务保障。面向社会招聘了交警中队辅警人员165人,经培训以后,已全部安排到岗到位,14个镇(街道)各自分配辅警人员达10人以上,确保“有人办事”。将该项改革纳入县财政预算,追加201.6万元作为各镇交警中队工作经费。县公安局按照一类镇1.2万/月、二类镇1万/月的经费标准,每月考核兑现,同时,各镇(街道)根据实际情况为交警中队辅警人员保障考核奖励经费,确保“有钱办事”。出资70余万元,统一标准采购了14个镇(街道)派出所的办公电脑、相机、酒精检测仪、PDA等一批先进的、精密的、便携的执法办案装备,确保“有物办事”。
——统一情报信息。充分发挥交警中队这支队伍的作用,日常工作中将所队基础信息、公共安全信息、社会治理信息、服务需求信息等数据进行同步采集,一人多采、一户多采,并将所采集信息第一时间分门别类录入社区警务等平台,实现“出门一把抓、进门再分家”,极大地提升了情报数据采集工作效率。2017年8月以来,14个镇(街道)派出所共录入交管信息169800条,同期增长179.01%;共录入治安信息436531条,同期增长115.37%。调度“一村一警务”等基层警务力量,依托“公共安全协会”等群众自治组织,发动群众充当情报信息收集员,第一时间了解和掌握基层一线在逃人员、治安、枪支、剧毒危爆物品管理、矛盾纠纷、道路通行、自然灾害情况等涉及公共安全、社会治理、群众需求的情报信息,情报网络得到进一步扩展。通过海量基础信息数据采集、录入,充分发挥社区警务平台、农村道路交通综合监管云平台、集成指挥平台等系统的大数据分析、研判、预测、预警等作用,以精准大数据引领治安案件违法清理、公共安全隐患排除、社会治理漏洞防范、群众需求上门服务等各项工作高效运行。
——统一指挥调度。推进派出所勤务模式转型,落实每日情报会商机制。通过每日对各所辖区治安、交通、服务等警情进行研判,有针对性地安排勤务、调度力量、明确任务,统筹开展数据采集、巡逻管控、隐患排查、群众服务等基础工作。交警中队警力由派出所调度,依托派出所综合勤务指挥调度体系和可视化指挥平台,从纵向减少指挥层级,从横向畅通指挥渠道,落实一线点对点、可视化的指挥模式。将交通、治安等警力混合编组、统一勤务,通过省公安交管部门开发的“阳光警务”APP考勤在线签到签离,工作轨迹可视化的功能,让指挥员能够实时了解一线工作动态,并及时指导一线工作人员有效打击违法犯罪、及时排除安全隐患、妥善处置矛盾纠纷、文明提供高效服务。
——统一执法服务。落实派出所主导、各警种协作的巡逻查控模式,进一步强化对辖区重点路段、治安复杂区域巡逻管控,强化对执法站点的值守,强化对重点人员、重点车辆的盘查,织密巡逻查控网络,形成有力震慑。在事故现场处置、突发事件处置、自然灾害救援等应急处置工作中,由派出所统一勤务指挥,就近派警、就近处置,将现场管控、交通管制、现场救援有机结合,现场处置及时、灾害救援及时。同时依托区域合成警务,实行一定区域内多所队协同作战,短时间集结优势警力,对突发事件处早处小。发挥“一村一警务”“公共安全协会会员”等基层力量作用,实行农村社会治安网格化管理,将公共安全隐患排查、矛盾纠纷化解、公共安全宣传、治安交通业务办理服务等基础工作进村、到组、入户,农村公共安全防范、社会治理、便民服务能力不断增强。
——统一考核管理。县公安局研究制定相关文件,对辅警日常工作和行为准则划定红线,从严管理。通过微信工作群等载体,严格执行“每日一点评、每周一通报、每月一考核、定期一培训、年终一测评”的“五一”日常管理机制,对队伍的警容警纪、执勤行为、执法规范、工作质效等进行常态化、制度化的监督管理。针对“所队合一”警务体制机制改革、社会治理、放管服改革后,派出所对交通管理业务不熟悉,交警中队对治安、派基等业务不熟悉的情况,对民警和辅警采取集中到城区轮训、业务骨干驻队指导培训、相关岗位跟班学习、“警师”传帮带等多种形式提高业务素质能力。同时制作图文并茂的业务流程指导手册,进一步提升全体干警风险防范、安全监管、便民服务、应急处置、社会治理、破案打击能力。县公安局整合派出所基础工作、打击质效、交通管理等项目,结合社会治理、放管服的工作落实情况精细分解上级明确的目标任务,建立了一套以数据为基础行之有效的考核办法,通过系统抽取考核数据的方式进行考核,使考核评价更加精准,奖勤罚懒、奖优罚劣,竭力激发干警切实履职的内生动力。
“六大提升”:构筑“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新格局
——社会治理能力大幅提升。 “所队合一”警务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织密了农村社会治理网络,将300余名“村级警务助理”、212名“村级公共安全协会会员”的基层管理力量有机整合,实现了以所队为中心、以道路为连线、以村组为单元的农村社会治理网格化管理模式。将“所队合治”与“村民自治”有机融合,进一步完善“村级公共安全协会”等群众性组织职能,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共同治理,同时充分发挥“贵州省农村公共安全综合监管云”手机APP等互联网+社会治理工具作用,使社会治理主体更加多元化,治理手段更加现代化。依靠群众组织,通过“坝坝会”、“群众会+”等形式,将公共安全知识、社会治理知识、便民服务须知等整合宣传,“所队合一”警务体制机制改革以来,以派出所为主体开展治安法治宣传157次,同比上升32%;开展交通安全法治宣传355次,同上上升93.99%,接受教育群众29566人,同比增加81.69%,使人民群众的公共安全防范意识和法治理念得到巩固和不断提升,从源头上降低违法犯罪发生的概率。
——风险防范能力大幅提升。通过基层管理力量的增强和覆盖,充分发挥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能够及时、迅速、准确地感知和识别在道路交通、消防安全、民爆物品、邻里纠纷、黄赌毒等方面的潜在风险。通过成熟的情报网络和每日研判工作机制,及时将基层反馈的风险隐患情况进行分析梳理,科学有效地制定对策措施,及时开展预警提示、风险评估、风险管控。 “所队合一”警务体制机制改革后,真正落实了派出所对重点车辆、重点驾驶人、重点人员、重点场所、重点路段的属地化管理责任,通过措施、责任、资金、时限、预案“五个落实”,进一步提高派出所在及时排除道路交通、消防安全、民爆物品、矛盾纠纷等方面潜在的风险隐患的工作效率。“所队合一”警务体制机制改革以来,全县共排查道路交通安全隐患99处、消防安全隐患143处、民爆物品隐患104处、矛盾纠纷243件,同比上升65%、32%、21%、37%。
——破案打击能力大幅提升。 “所队合一”警务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壮大了派出所力量,将社会治安巡逻和交通巡逻、重点场所管理、便民服务有机结合起来,由派出所根据辖区实际科学安排勤务,真正落实了24小时勤务模式,做到“白天时时见警察,夜间到处见警灯”,对社会治安和道路交通违法行为起到了明显的震慑作用,对治安、交通业务服务起到了明显的深入作用,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显著提升。派出所在各自辖区开展巡逻管控、违法查处等工作,覆盖了以往农村道路交通管理中的死角,扭转了以往一个片区中队无法兼顾多个乡镇道路交通管理的被动局面,特别是各镇交警中队与镇道交办、安监站的密切配合,交警执法站与农村劝导站的有机结合,为“两站两员”提供了执法支撑,使道路交通违法行为无处遁形。 “所队合一”警务体制机制改革后,派出所统一指挥调度,交管信息与治安信息、刑侦信息互通共融,实现了及时研判、及时预警、合成作战、及时查处,使破案打击能力得到大幅提升。自8月1日以来,全县14个镇(街道)共刑事拘留119人,同比上升21.43%;逮捕83人,同比上升38.33%;起诉186人,同比上升24.83%;治安拘留196人,同比上升108.51%。共查处酒驾165起,同比增加161.90%;醉驾72人,同比增加111.76%;行政拘留199人,同比增加468.57%;交通犯罪刑事打击96人,同比增加71.43%;排除火灾隐患2286起(图中以10为单位),同比增加38.71%;化解矛盾纠纷593起(图中以10为单位),同比增加52.44%。实现了交通肇事逃逸案件侦破率100%的目标。
——应急处置能力大幅提升。“所队合一”警务体制机制改革,依托各派出所勤务统一指挥优势,就近派警、就近处置,现场处置及时、伤员救助及时、民警负担减轻,解决了以往在遇到农村交通事故时,时常因为路况等因素贻误最佳抢险救援时机,事故现场得不到及时处置和撤出而容易引发群体性事件的问题。依托警力增长优势,县公安局落实区域合成警务,一定区域内多所队协同作战,能够在短时间集中警力优势,处早处小,突发事件及时处置的能力得到大幅提升。今年以来,湄潭县未发生超过10人有影响的群体性案事件,保障了大局平稳。自然灾害时,依托“所队合一”警务体制机制改革工作机制,既能够及时收集、反馈相关情报信息,又能够将灾害现场管控、交通管制、现场救援有机结合,而且出警速度快、警力覆盖程度高、情报数据更多更全面、指挥调度更准更统一。需要管制时,多点统一步调进行管制;需要打开通道时,也可以及时为人民群众打通生命通道。2018年凝冻期间(1月26日至1月31日)依托“所队合一”警务体制机制改革机制,全县仅发生一般程序道路交通事故2起、死亡0人、受伤3人,同比分别下降66.67%、100%、66.67%。
——安全监管能力大幅提升。 “所队合一”警务体制机制改革,真正落实了派出所对农村社会治理、公共安全的监管职责,赋予了派出所对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的查处、打击权力,有效解决了农村安全特别是道路交通安全工作中的执法主体问题,进一步规范了执法行为,为“两站两员”开展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执法保障。将农村营运车、校车等重点车辆、驾驶人,旅店、酒吧、烟花爆竹销售点等重点场所由派出所统一建档立卡,实施户籍化管理,提升了日常检查的频率、加大了日常监管的力度,解决了以往农村在公共安全监管方面存在的漏管失控的问题。整合交警、治安等警种资源,统一分析研判、统一勤务安排、统一调度指挥,将辖区重点场所、重点人口、重点车辆、重点驾驶人、重点违法等管控工作结合起来,集中开展重要节庆、场镇、路段巡逻管控。例如:在日常管理中将酒吧、KTV等重点场所巡查与酒驾醉驾打击相结合;在武装设卡中将毒品、违禁品检查与交通违法查处相结合;在巡逻中将反扒、治安管理与交通秩序维护相结合。既是“一警多能”、又是“多警联动”,不分彼此、密切协作、措施到位,最大限度地节约了警力资源,提升了公共安全综合监管效率。
——便民服务能力大幅提升。县公安局积极对接上级业务警种部门,争取支持,下放行政服务事项。将户籍、治安、交通等警种行政服务事项整合融入派出所便民服务大厅业务内容,使群众能够就近办理相关业务。“所队合一”警务体制机制改革以前,14个镇(街道)派出所原有行政服务项目为162项,“所队合一”警务体制机制改革以后,结合放管服改革,进一步落实了黔公通〔2017〕23号文件精神,强化服务措施45条(户籍管理9条、治安管理10条、禁毒管理4条、交能管理22条),新增交警业务7条(机动车业务范围4条、驾驶证业务办理范围3条)。制作流程精简的公安局行政服务事项流程表宣传下发,同时,发挥村级警务助理“业务代办”的作用,就近收集、及时提交依照程序可以委托办理事项的所需资料,办理完毕后反馈上门,使群众足不出户便可办理相关业务,真正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所队合一”警务体制机制改革以来,14个镇(街道)共办理行政服务事项56558项,同期比增加28.07%。通过交叉学习、轮岗培训、警师帮带等措施,民警、辅警的公安综合业务能力有了全面提升,以往在派出所不能咨询的问题,现在能够一一为群众解答;以往不能查询的信息,现在能够及时就近为群众提供查询服务,进一步紧密了警民关系,提升了群众满意度。